进行欺诈分析的手段包括哪些
进行欺诈分析的手段如下:
规则判断:通过分析现有的欺诈模式,总结现有欺诈的特征,并根据这些欺诈特征制定相应的反欺诈规则,判断交易发生欺诈损失的概率。
行为特征分析:通过建立不同实体的行为档案,包括设备、卡片、账户、客户的行为档案,该行为档案包括这些实体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交易特征,如平均交易金额、常用的交易类型等。通过实时计算当前交易和历史交易特征的偏离值,计算该笔交易发生欺诈的概率。
智能模型识别:智能模型是一种欺诈风险量化的模型,利用可观察到的交易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分值来衡量该笔交易的欺诈风险,并进一步将欺诈风险分为不同等级。智能模型会在客户开始交易的第一个行为开始进行分析,为客户每一个动作赋予相对应的风险分数,为智能性反交易欺诈授权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欺诈风险高的交易可以拒绝授权和展开调查。
关联分析:通过了解已知欺诈事件以及相关实体(如欺诈者、欺诈发生的自助取款机等),通过某一组数据变量(如时间、交易地点、账号地址等)把这些实体之间相似的信息联系进行关联分析,甚至运用社会网络关系分析,从而决定应对这种团伙欺诈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
反欺诈的主要措施如下:
设定客户欺诈风险评级,提高评估客户欺诈风险能力:在了解客户阶段,充分收集的客户数据也是识别欺诈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大量的客户背景信息,根据客户的背景信息、交易信息、第三方机构的黑白灰名单,设定客户欺诈风险评级,达到彻底认识客户的目的。提高评估客户欺诈风险能力不但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同行信息和司法信息识别高风险客户,还可以通过客户的背景调查了解和该客户有关联的用户,从而阻止该客户的可疑交易和潜在的团伙欺诈。
客户体验、欺诈预防和识别、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需要均衡加强:欺诈预防与识别策略以及报告机制需要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企业还需要投资先进的欺诈识别和欺诈分析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欺诈发生之前就为客户提供安全便利的业务体验。
加强员工防范意识,树立正确风险管理理念:企业从业人员要树立全面操作风险管理的意识,将操作风险意识、合规经营理念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